未分類

GT-R全台唯一RB28強力進駐

2009.03.24  作者:文/圖‧Iron  

  • 0
  • 分享

先前因甩尾風氣盛行成為國內改裝新寵的Silvia車系,隨著甩尾熱潮的退燒,近來逐漸淡出改裝市場。不過依舊有不少死忠FR車款的玩家,持續為這個號稱彎道舞者的D1主力車款而瘋狂,尤其在南台灣,除了原本搭載的SR20DET不斷進化外,更有許多玩家把動力焦點轉向同品牌的RB系列直六引擎上。

向來專攻Nissan車系動力壓榨的安東暴龍,繼先前以鎮店之寶Primera HP10在台灣闖出響亮的名號後,再度將自己的愛車Silvia 240SX為基礎,不僅換上東瀛戰神Skyline GT-R的動力心臟—RB26DETT引擎,並且一口氣將腹內全數強化,成為國內唯一植入「RB28」引擎的S14,企圖挑戰友刊渦輪增壓後驅組的加速王座,雖然二次挑戰都失利,卻依舊以100~200km/h 加速5秒台、0~400m衝刺12秒台的優異成績,雙雙位居友刊輸出排行的前五名!但是各位看倌可別忘了,這可是以「甩尾」為主要設定的S14!究竟暴龍兄有何種密技,竟能同時兼顧零四衝刺、行進間再加速以及甩尾的全能需求,現在馬上來揭開這輛全能甩尾車的動力祕方!

轉移新目標 直六引擎徹底強化

移植東瀛戰神Skyline BNR32 GT-R動力心臟,腹內以鍛造製品完全提昇為RB28,暴龍號後驅版本再升級!

專精於Nissan日產動力提昇的安東技研,向來是南部日產車系的改裝重鎮,尤其燕巢店店東暴龍兄在深厚的機械原理輔助下,所施工改造的車輛皆有相當優異的動力表現,數年前當國內各項輸出測試正如火如荼時,暴龍兄的座駕Primera HP10 Turbo,就曾做出100~200km/h僅需5.83秒的驚人成績,雖然這次測試在電腦當機無法存檔的狀況下,未被友刊承認,但當時包括筆者在內現場圍觀的親友團確實都看見這個數字!事隔多年雖說當年的前驅版暴龍號早已易主,但在暴龍兄不斷尋求突破的努力下,更為狂暴的後驅版本卻已悄悄誕生,而這回暴龍兄所打造的新版暴龍號則是以「甩尾」為主要設定的Silvia S14 240SX。

即使Silvia S14車頭較長,卻也因直列6缸引擎的進駐,讓引擎室顯得有些侷促;雖然不像日本廠車那樣著重配色,但簡單整齊的鋪陳,反而多了「原廠式樣」的完整度。

其實此車並不是暴龍兄所擁有的第一輛Silvia,五年前暴龍兄就曾購入一輛NA版本的S14,當時已將底盤全數更換為進口魚眼套件,並搭配要價40萬日圓的超高檔Tein Hi-Low Kit,只等抽空將動力提昇,就可以晉升為渦輪增壓後驅勁駒,不過,當時暴龍兄相中一輛正港的Skyline BNR33 GT-R,遂將Silvia出售改投入東瀛戰神的懷抱。但是好景不常,當GT-R正準備進行第三階段目標1000ps的升級計畫時,暴龍兄的客人提出出讓GT-R的請求,耐不住客人的苦苦哀求下,暴龍兄忍痛將GT-R轉手。

經過大幅強化的RB26引擎,換上Tomei鍛造曲軸、鍛造連桿以及擴大缸徑的鍛造活塞,搭配Nismo強化大小波司,腹內強度大幅提昇,同時將排氣量提昇至2.8L,再加上HKS In/Ex 280°「V-Cam」,以及Tomei強力氣門彈簧、鈦合金氣門帽與輕量化加大氣門等專屬汽缸頭改裝部品,輕鬆直上9000轉,高轉速域火力全開。

由於身處南台灣,每週六尖端盃都有甩尾活動,暴龍兄雖有後驅愛妾Fairlady 300ZX,但礙於車重無法做出華麗的橫移動作,故GT-R轉手後,就一直想再購入一輛Silvia,過不多久在友人的介紹下,輾轉購入這輛美規版Silvia 240SX並隨即進行改造,先是比照原本Primera HP10前驅紀錄車的壓榨手法,但過沒多久四缸20升的SR20引擎已無法滿足暴龍兄對動力的渴望,於是將原本要用在GT-R BNR33上、準備進行1000ps計畫的RB26引擎成了暴龍兄辛烷值的動力心臟,並且將早已準備好的RB28腹內鍛造組件趁機換上,國內第一輛RB28 S14 GT-R於焉誕生。

換上GReddy專用加大歧管,讓原本就已是六喉直噴設定的吞吐量再次升級,搭配汽缸頭的強化部分,讓轉速攀升有如WTCC廠車一般,輕拉油門即可聽見直六引擎特有迷人的高亢聲浪。

Power Train

RB26改28 所有腹內齊強化

日產直六名機RB26徹底改造,大排氣量、大渦輪、高增壓的設定下,動力輸出輕鬆突破達550ps!

由於先前擁有GT-R BNR33的經驗,對於原廠RB26引擎壓榨已無法滿足的Tuner,參考日本RB26引擎的壓榨手法後,決定採取較為「安全」的2.8升強化方式,於是將準備植入的RB26DETT引擎分解,腹內換上Tomei 2.8 Kit,包含提昇衝程的鍛造曲軸與鍛造連桿,以及擴大缸徑的鍛造活塞,搭配Nismo強化大小波司並進行精密組裝,腹內強度大幅提昇,同時將原本2.6升排氣量向上提昇至2.8升,至於Nissan引擎向來為人詬病的致命傷—機油泵浦,Tuner更是大手筆換上Nismo製N1賽事專用的強化製品,讓原本的機油壓力大幅改善,如此一來腹內強度與引擎運轉的精緻度大幅提昇,同時藉由升級後接近黃金比例的衝程與缸徑搭配,讓轉速得以輕鬆直上9000轉!這對於大渦輪、高增壓值的設定有著很大的助益。

渦輪機採用對應輸出達600ps以上的Garrett GT3540,搭配經過精密計算修改導角的進排氣葉片,據筆者估計在周邊條件的搭配下,最大增壓值在1.4 kg/c㎡時,即可產生550ps左右的最大輸出,從口徑達120mm的進氣管路即可得知此車的驚人輸出。

引擎本體完成後,攸關輸出效率的汽缸頭部分,除了進行基本的進排氣道拋光加大外,內部換上GReddy針對RB26所設計的可變氣門Hi-Cam,作用角提昇至In/Ex 280°,揚程則由原廠的In 8.5/Ex 8.7提昇至In 10.5/Ex 10.8,搭配Tomei強力氣門彈簧、鈦合金氣門帽以及輕量化加大氣門等專屬改裝部品,讓高轉速域火力全開,同時將輸出域向後延伸。負責壓榨動力的渦輪機則將原廠二顆Garrett M24/AR42雙渦輪設定,改採單顆GReddy T67 25G入替,藉由擴缸後加大的排氣量,以及T67渦輪機的輸出特性,最大增壓值則以HKS EVC Ⅳ控制在1.1kg/c㎡與1.4 kg/c㎡二個模式,瞬間超增壓則可向上提昇至1.8 kg/c㎡以上,藉由精細的調校時繁複的設定,來應付100~200km/h行進間再加速、零四短距離衝刺,以及甩尾與「道路遭遇戰」等不同場景的多元需求。

換上Tuner手工燒焊的等長排氣頭段,讓各缸間的排氣阻抗大幅減輕,渦輪增壓效率相對提昇。

由於動力提昇的幅度相當驚人,其他相對應的周邊當然也必須同步升級,包括Tomei 1.6mm金屬汽缸床墊片、競技版HKS SQV Blow-off、HKS GT Wastegate、Koyo加大水箱、Trust S-Type Intercooler等,來提供穩定的引擎工作狀態。至於動力升級後的燃料供給,則以Nismo製280L(內)汽油泵浦代替原廠品,並再外加一顆Bosch 044 350L(外)強力汽油泵浦,搭配6支Sard 1000c.c.加大噴油嘴以及自製的副油桶與供油系統,來提供引擎運轉所需的充足油料供給,升級後的引擎管理,當然交由以RB26為基礎所開發的日系機王HKS F-Con V Pro擔綱演出。由於動力升級幅度相當驚人,傳動系統當然也必須全數升級,變速箱的部分流用300ZX原廠5MT製品(需自行修改獅頭),搭配HKS 3pcs強化離合器組與Cusco 2Way LSD,負責傳輸動力的傳動軸則為自製的強化部品,如此才能將應有的動力盡情發揮。
 

變速箱流用修改獅頭的300ZX 5MT原廠部品,搭配HKS 3pcs強化離合器組、Cusco 2Way LSD,以及自製強化的傳動軸,就連離合器分泵也換裝Nismo N1強化製品,才能確實傳輸應有的輸出水準。

 

排氣管採用日本購回的中古零四專用改裝品,口徑由Frontpipe的76mm放大至中尾段的120mm,且完全採鈦合金材質手工燒製,排氣效率極佳、聲浪渾厚飽滿。

 

為了確保引擎耐用度與運轉順暢,換上Nismo製N1賽事專用的強化機油泵浦,搭配自行修改的加大油底殼,徹底解決日產車系機油壓力偏低的問題。

 

為了確保引擎耐用度與運轉順暢,換上Nismo製N1賽事專用的強化機油泵浦,搭配自行修改的加大油底殼,徹底解決日產車系機油壓力偏低的問題。

 

 
 俗稱「LP」的後差速器換上日規300ZX的外匯部品,並且換裝Cusco 2Way LSD,搭配自製的強化傳動軸,才能承受RB28搭渦輪高增壓的無情摧殘。

Exterior & Interior

外觀僅稍加修飾 內裝朝向廠車化

少見的Bomex與Nismo合體空力、略施脂粉的車身彩繪,車室內裝則偏向競技廠車設定。

動力部分搞定後,其他部分Tuner可說是花足了心思,首先,外觀方面為求與眾不同、不想與其他S14「撞衫」,Tuner自行自日本購入Bomex製S14專用前保桿與側裙,後保桿與前葉子板則採用Nismo GT式樣製品,搭配後期車型的鷹眼大燈、日本進口改裝晶鑽型方向燈與車側小燈,引擎蓋則以手工加以修飾,同時兼顧視覺與散熱效果,Nismo JGTC式樣車身彩繪,則將外觀修飾得恰到好處,比起日本D1或者國內甩尾賽事中的競技式樣,此車可說僅「略施脂粉」,在Tuner用心的妝點下,讓此車徹底改頭換面,成為內外兼修的改裝勁駒。

尾翼並未換裝誇張的GT Wing,僅換以日規版本的原廠尾翼來妝點車身線條,具暴龍兄表示,這才是他心目中最適合愛車的理想裝扮。

 

 

 在車主喜愛與眾不同的心態下,特別自日本尋回Bomex製前保桿與側裙,巧妙地襯托出S14獨特的運動風格,搭配Nismo JGTC彩繪,即使沒有誇張的寬體改裝,一樣擁有極具攻擊性的外觀扮相。

 

輪圈採用Koenig雙片式鍛造部品,前8.5J後10.5J的前後配設計,完全展現後驅怪獸的精髓,搭配前225/45R18 Yokohama AD07與後255/35R18 Michelin Pilot Sport Ⅱ跑胎,視覺效果與行路表現優異。

 

輪圈採用Koenig雙片式鍛造部品,前8.5J後10.5J的前後配設計,完全展現後驅怪獸的精髓,搭配前225/45R18 Yokohama AD07與後255/35R18 Michelin Pilot Sport Ⅱ跑胎,視覺效果與行路表現優異。

 

Tuner將電瓶後移以減輕車頭負重;行李廂內的副油桶則為Tuner手工燒製,以避免激烈操駕時的瞬間供油不足,降低炸引擎的機率。

 

動力升級後的引擎管理採用日系機王HKS F-Con V Pro,藉由其強大的功能來取消原廠熱線式流量計,改以較為準確的專用Map Sensor入替。

 

中控檯上密密麻麻的電裝品,包括Defi BF Meter五連星、A’pexi RSM、HKS EVCⅣ等監控儀錶等,搭配碳纖維裝飾,營造出濃厚的戰鬥氣息。

 

換上二張TAS桶椅與Takata六點式安全帶,搭配自日本購回的Safty 21專用防滾籠,不僅大幅提昇激烈操駕時的安全性,也讓車室充滿競技風格。

 

行李廂除了後移的電瓶與強化供油系統外,還裝上了豪華影音設備,據暴龍兄表示,除了要求開車時的聽覺享受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車尾重量,以免大腳油門加速時,後輪出現瘋狂空轉或左右搖擺的現象。

 Footwear

競技部品全上身 底盤徹底大改造

底盤方面,除了移植完整的日規版五孔底盤外,包含Nismo全後防傾桿、方向機強化舵桿、Hardrace與Tein魚眼結構等全數上身,搭配自家生產的前A&T-R對向六活塞卡鉗與330mm加大碟,後煞車系統則流用BNR32 GT-R原廠的Brembo雙活塞卡鉗與310mm碟盤,制動性能大幅提昇,避震器則採用國產BC可調式Hi-Low Kit,整體行路與操控,皆有水準之上的演出。

為了讓RB26直六引擎安穩地植入,Tuner特別搬出紅外線水平儀來校正引擎位置與重心,並且憑藉深厚的機械設計經驗,自行製作專用的引擎腳,完整度之高彷彿原廠設計。

 

為了應付各種不同需求的激烈操駕,此車的底盤設定相當Pro,如Tein魚眼式後傾角調整器、Hardrace魚眼式後仰角調整器與強化上支臂,整體操控大幅提昇。搭配日規版本的五孔底盤,前A&T-R六活塞卡鉗與330mm加大碟,後煞車則流用BNR32 GT-R原廠的Brembo雙活塞卡鉗與310mm碟盤。

 

為了應付各種不同需求的激烈操駕,此車的底盤設定相當Pro,如Tein魚眼式後傾角調整器、Hardrace魚眼式後仰角調整器與強化上支臂,整體操控大幅提昇。搭配日規版本的五孔底盤,前A&T-R六活塞卡鉗與330mm加大碟,後煞車則流用BNR32 GT-R原廠的Brembo雙活塞卡鉗與310mm碟盤。

試駕心得

優異的底盤設定、暴力的輸出表現,全台唯一搭載RB28的「S14 GT-R」!

如此設定下,透過Tuner精細的調校,此車不論是動力輸出或是行路操控,都有相當優異的表現,據筆者在週末尖端盃的實際體驗,在增壓值1.1kg/c㎡的「基本消費」模式下,一檔起步即使採用無紋熱熔胎依舊尖叫連連,轉速來到9000rpm換上二檔,車尾在左右搖擺的情況下全力衝刺,換上三檔依舊在輪胎連連尖叫下一路狂奔,通過400m時已遠超過200km/h大關,加速力道相當驚人。在徹底強化底盤配件下,車身動態相當順暢,彎中操控非常精準與犀利,但因動力過大導致無法盡情享受「Pro級」底盤所帶來的駕駛樂趣,實為一大憾事!

 

不久前,在友刊的台南站100~200km/h測試中,此車以三檔開始加速,同樣在「鐘擺動作」左右搖擺下,輕鬆跑出5秒尾的優異成績,而且是在1.4kg/c㎡的「道路模式」下做出的成績,若將增壓值提高到Tuner設定的1.8kg/c㎡「安全極限」,則根本無法保持直線前進,驚人的輸出實力可見一斑,據Tuner表示,未來打算換上HKS T51R SPL B.B.渦輪機,讓最大輸出一舉突破800ps以上的怪獸等級,再來挑戰國內各項輸出競賽的最佳記錄,不過我說暴龍兄,應該想辦法讓車身保持直線行進,才有可能做出破紀錄的成績吧,總不能老是後輪空轉與車尾左右搖擺造成動力損耗!

Tuning Spec

動力部分:RB26DETT引擎移植、Tomei 2.8 Kit(含鍛造活塞、連桿及曲軸)、Nismo強化大小波司、Tomei 1.6mm Gasket、GReddy In/Ex 280° Hi-Cam、Tomei Adjust Cam Pully/強力氣門彈簧/輕量化加大氣門、GReddy強化正時皮帶、自製加大油底殼、Nismo N1機油泵浦、Sard 1000c.c. Injecter×6、Nismo汽油調壓閥、Garrett GT3540、HKS SQV、HKS GT Wastegate、GReddy加大進氣歧管(六喉直噴專用)、Splitfire多重點火、Koyo加大水箱、Trust S-Type Intercooler、Nismo 280L(內)/Bosch 350L(外)汽油泵浦、自製76mm Frontpipe、日本手工製120mm鈦合金排氣中尾段

引擎管理:HKS F-Con V Pro、HKS EVC Ⅲ、Defi BF Meter、抬頭顯示器、A’pexi RSM

傳動部分:300ZX 5MT變速箱流用、HKS 3pcs Clutch、自製強化傳動軸、日本外匯差速器、Cusco 2Way LSD、Nismo N1離合器分泵

底盤部份:日規S14五孔底盤移植、F:A&T-R六活塞卡鉗/330mm加大碟,R:BNR32 GT-R Brembo雙活塞卡鉗/310mm碟盤流用、BC Hi-Low Kit(Special Order)、Tein後傾角調整器、Hardrace後仰角調整器/強化上支臂、Nismo前後防傾桿、強化方向機舵桿、Koenig雙片式鍛造鋁圈(F:8.5J/R:10.5J)、F:225/45R18 Yokohama AD07、R:255/35R18 Michelin Pilot Sport Ⅱ
其他部分:Bomex前保桿/側裙、Nismo後保桿、日規後期鷹眼頭燈、後期晶鑽尾燈、日製晶鑽方向燈/角燈/車側小燈、日規原廠尾翼、TAS桶椅、Takata六點式安全帶、Safty 21六點式防滾籠、Trust配重排檔頭、Tomei快排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