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環抱式車架!上身吧!PGO G-Max V.S. CPI GPR

2007.01.04  作者:車訊網  

  • 0
  • 分享

 

 

後中置六連桿懸吊為國產車首見,如此的設計讓G-Max賣相十足。
 
 

G-Max右把手上有一個引擎停止鈕,雖無防盜作用,但偶爾可在晚上嚇嚇後座的妹妹(設計對白:騎到無人之處,再偷偷按下就好!接著..嘿嘿~)
 

 

 

 

 

 

 

車身的設計優良,過彎時腿部能快速變化,有利於快速變換重心。
 
 

G-Max的極限也很高,只是腿部不易變換位置,若要將G-Max騎好,必需先習慣腳踏板的位置。
 
 

 

 

 

 

   
國內的速克達車種眾多,新車也不斷的推出,但看在明眼人眼裡,這些機車大多換湯不換藥,只是以舊有的車架作了些許修改,加上新設計的車殼,就以全新車名推出,不過,還是有廠商願意作出突破,將環抱式車架搬上速克達使用。
 
 
身處在一個繁忙城市,輕巧的機車成了一項重要的交通工具,輕巧的車身好鑽好停,就算塞車也不用怕,停車更是便利,只要不違規的情況下,幾乎眼睛看得到的都可停,總總的好處都讓機車的銷售量驚人,由於這樣的使用盛況,讓國內的機車製造業變得十分發達,每年都會有許多新車問世。
 
物價不斷上升,連油價也翻了好幾翻,消費者開始注意油耗的表現,讓許多車廠不斷開發更省油的引擎,不過再省油的汽車都比不上機車的表現,尤其以速克達來說,較小的排氣量更是出奇的省油,只不過傳統速克達小家子氣的模樣讓人覺得不夠精緻,而且傳統式的車架也不夠堅固,空出的腿部空間會減少整部機車的抗扭曲性,穩定度自然會較差。
 
有研究的讀者可以發現,許多國外的速克達都有類似環抱式車架的設計,雖然少了底部的平台,卻可增加較多的鋼性,尤其以較偏向運動性設計的速克達而言,這樣的設計更是不可缺少,殊不見許多排氣量較大的速克達,都是採用此種車架?
 
優秀的外銷車種CPI GPR
 
CPI雖然是大家較為陌生的品牌,但此部GPR仍由歐洲知名廠Aserbis設計,此公司同時也是MV Agusta F4的設計者,再交由台灣生產,強調操控性能的表現,所以用料部份十分嚴謹,整體的強度也很高,為了符合國內的法規,在基本架構相同下,將外銷的小排氣量二行程引擎拿掉,改採150c.c.的四行程引擎,而且將原本的後單避震器改為雙避震器,國內的消費者福氣啦!
 
 
特殊設計車款
外型同屬性能至上
 
這次咱們找來二部國產速克達,並找來幾位年輕的玩家,一起來感受這兩部車和一般速克達的不同處。一部是國內PGO(比雅久)所生產的G-Max,另一部則是大家較陌生的CPI GPR,車架採用環抱式設計,都是運動風格強烈的速克達,而G-Max的各種廣告就是以“擁有重車靈魂”為訴求,強調著中置後懸吊,所帶來的動態表現。
 
國內的G-Max備有125c.c.和150c.c.二種排氣量,外銷版本中還有裝上250c.c.的款式,但為了配合引擎加大,必需將中置後懸吊外移,改成一般的雙避震器結構。基本上G-Max的設計有著相當高的成熟度,但受限於造型上的設計,輪胎的尺碼無法放大,或許會對高速的穩定性略有影響。
 
再來我們以同樣標準來審視GPR,GPR採用環抱式車架,並且配有前十七、後十六的鋁圈,不過後避震器使用常見的雙槍式避震器。就設定上兩部車各有所長,實際的表現還是得上路後才能見真章。
 
兩車配備上的差距反而較大,G-Max的儀錶部份為傳統指針式,上面配有時速、油量及轉速錶,其餘的方向燈及頭燈指示則散落在四週,另外在時速錶旁還有電子時鐘顯示,這樣的設計在多年前的大悍車(T-Rex)型上也出現過,奇怪的是,世代新穎的G-Max竟沒有配置電子式儀錶板,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而鑰匙孔擁有多項功能,雖然十分方便,但若無習慣操作方式,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摸不著頭緒。
 
和G-Max不同的是,CPR採用了電子式儀錶板,只有轉速錶以指針式呈現,並且將比例放大許多,許多注重性能的重型機車也採用相同手法,其它的資訊則以一旁的大型電子式儀錶顯示,但無油量錶,改用警示燈提醒(燈誌亮尚餘三公升)。在儀錶的設計上,GPR明顯較為高明,而鑰匙孔的部份則為一般型式,雖然易於操作,但感覺較為陽春。
 
PGO G-Max
 
試過了幾部國產速克達,一直覺得G-Max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車種,特別是操控上的表現,更是找不到明顯對手,G-Max的成功在於利用前13、後12吋鋁圈,加上環抱式車架及中置懸吊,在操控及起步加速上取得均衡,不過品牌形象似乎不夠強勁,讓有些人對此車抱有懷疑,不過,在資訊較快的台北市來說,G-Max的出現率相當高,消費者大可對此車的品質放心。
 
 
配備水準評比
CPI GPR高於G-Max
 
兩部速克達雖同為150c.c.,而且都在國內生產,照理來說不應該有太大的價差,但在實際售價部份,GPR的售價明顯高於G-Max,這些的價差是否代表著什麼,或者只是單純的拉抬價格?
 
撇開先前看過的配備不說,其實兩部機車在用料上大有不同,光是頭燈上的成本就差了許多,G-Max雖然頭燈造型十足,並劃分成類似雙頭燈的設計,但仔細觀察就可看出端倪,內部僅有一個燈座,並使用一只H4燈泡,來做出遠近燈的
差別。反觀GPR頭燈就使用了二具魚眼頭燈,分別負責遠近燈的功能,尾燈使用十顆高亮度LED燈泡,成本上也比G-Max高許多,再來是排氣管部份,GPR原廠即使用白鐵材質,無形中又提高了成本。為了對應大尺碼鋁圈,也配備了前280mm(對向二活塞)、後210mm(單向二活塞)煞車組,可見CPI誠意十足。
 
操控要見真章
尬上路才知道
 
正式將二部車駛上公路,感覺一下先前揣測的差異性,順便試試兩車是否有足夠的運動性,總不能買到部重看不重用的“狼皮車”吧!在這裡“機車果”還是得提一下,即使外觀殺氣騰騰,這兩部機車仍是採用CVT的速克達,並使用了大尺碼的輪圈,起步的衝力自然會被拉下不少。
 
繞著日月潭的環潭道路跑了二圈之後,再到台14線做上下坡的測試,可以發現G-Max極易上手,足下的Maxxis半熱融胎提供良好抓地力,對於原廠胎來說,這樣的配置算是上等配備,較小的後輪讓起步衝力較明顯,拜懸吊、車架及輪胎所賜,彎道表現也很穩定,車尾扭動感微乎其微,中置避震器果然有一套,彎道中灌油門也不是問題,一般原廠速克達絕不是對手,在全油門下衝台14線下坡段,在突破錶速100km/h之後,才漸漸出現後輪太小的缺憾。
 
另一方面,GPR的起步感小輸G-Max,但沒有想像中明顯,較小的後輪(16吋)對於起步仍有幫助,原本預期過彎時,會出現後懸吊互相拉扯的情況也不存在,
可見CPI對於後懸吊的設定十分高明,一問之下才發現,後懸吊採用Showa的代工品,並掛上2kg的氮氣瓶,騎乘感覺有如250級的後雙避震器街車,表現優於G-Max,再搭配潛望式前叉、極好的左右配重,已可稱得上是國產速克達王者,高速時大輪胎的優勢更明顯,不論是穩定性及舒適性,都稱的上是一流。
 
新世代機車
 
這兩部機車都是採用新型態的理念,將擁有便利性的速克達系統,裝載在堅固性高的Motorbike車架上,成了這樣復合式的車種,這樣的組合類似汽車界的Crossover,同時實現輕量化越野及轎車舒適度的車種。
 
Choice~CPI GPR
 
兩部車的優勢相當明顯,畢竟速克達還是有傳動上的弱點,所以它們同時往“提高樂趣”而生,雖然GPR的價格較高,但用料方面高於G-Max,在多方權衡之下,GPR仍舊勝出,畢竟它外型突破性更大,若要將G-Max改裝至如此境界,勢必花費更多的金錢,不過G-Max也不是省油的燈,它可說是一車之下,萬車之上的150c.c.級速克達。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