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永遠的Lancer領袖Mitsubishi Evolution X

2009.02.20  作者:文/楊子宏  

  • 0
  • 分享

EVO不是崛起於成龍的電影、Taxi Ⅱ,更不是極速傳說裡的Sky。Ralliart成立是為了WRC,Lancer EVO更是Ralliart的主要戰將,三菱誓言終將重返榮耀,EVO X準備好了。

EVO的崛起

取代Galant WRCar

1963年三菱Colt誕生,它可說是Lancer的始祖,至今Colt仍是Lancer家族的一份子。1967年問世的1100F隨即正式參戰海外越野賽事,1969年1500SS車型誕生,70年代改由Galant參加拉力賽事,但是在1973,一款介於Colt與Galant的房車誕生,名為Lancer,它搭載全新開發的4G31 1.6L引擎,參戰WRC的是1600 GSR車型。1981年Lancer EX2000 turbo問世,WRCar更具備驚人的280匹動力與4WD系統。1987年,三菱的經典引擎4G63問世,率先搭載在Galant VR-4上,2000c.c. Turbo達到205匹高輸出水準,這具引擎替Galant帶來性能房車的美譽,在這同時1985-1990之間Lancer家族還有一款車Mirage也上市,它活躍於日本國內房車賽,和Colt是孿生車,樣子和三門喜美相當。

EVO的草繪稿完全偏向於跑車,但最終還是回歸到Lancer的旗艦性能房車。

到了’90年代,Lancer開始成為三菱參戰WRC的主要戰將,Evolution車型首先出現在1993年,之後每隔一年推出改款車型,一直持續到現在。撇開WRC的廠車不談,在市售車部分,一般Lancer車系中最頂級的性能車款要屬GSR,它通常是馬力最大且具備四輪驅動,它有一顆屬於自己的強力心臟4G93 Turbo,這具引擎是由前面談到的1600GSR搭載的4G92拉衝程而來。實際上Lancer GSR已具備運動氣息的外觀件,如小包圍、尾翼等,但是礙於WRC的市售量產車規定,強化空力套件的量產車必須搭配更強的動力心臟,於是成了這款車的必備要件,Evolution就這樣誕生了,而且都只限量生產5000台左右,為的就是符合FIA的規定。

與Lancer不同的外觀件有引擎蓋、頭尾燈組、前後保桿、前後葉子板、後門、行李廂蓋、尾翼。

CD/CE9A裝界受寵

CN/CP9A全新設計

Lancer演變至今,共有七代的車型,台灣現行車款就是第七代,從第四代開始,出現EVO戰鬥版。更明白的說,EVO.第一代實際上就是由’93年第六代改款的Lancer問世(台灣稱為菱帥),GSR改良而來的EVO.Ⅰ,引擎由4G93改為植入4G63,變速箱齒比修改、底盤稍作強化、車身鈑件增加焊點,最大馬力達250匹。EVO.2馬力為260匹,懸吊強度和外觀空力套件稍有變化。EVO.3算是六代Lancer中最凶悍的車型,外觀件極為霸氣,在WRC賽場上屢創佳績,它的4G63壓縮比提高、Turbin、ECU修改,馬力提高至270匹。

同樣使用Brembo F40卡鉗,但重量減輕一公斤,碟盤直徑擴大為350mm,輪圈一改多年的Enkei,改用18吋BBS鋁圈搭配245/40R18跑胎。

第五代Lancer於’96年問世,年中EVO.4發表,四、五代Lancer的差異在於外鈑件不同,懸吊則稍有改變,最大差異在於動力部分,4G系列引擎全部修改,由右到左向改為左到右,變速箱因此改在左邊,同時取消分電盤改以直接點火,共有4G92、4G93、4G63、4G64等直四引擎有所變動。EVO.4動力心臟受此影響最大,和上一代舊4G63相比,凸輪軸進排氣角度變大、Turbin改為TD05HR-16G6-9T、ECU完全改變、壓縮比由1:9降為1:8.8、多了二次導入燃燒系統等,馬力暴增至280匹,扭力邁向36公斤米。此外,變速箱齒比也全部改變,同時底盤重新設計,與Lancer GSR完全不同,但仍舊維持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式樣。與市售一般Lancer相比,車體主要懸吊結構部分鈑件增加一至兩層,全車焊點多了四百多點以強化車身結構。

EVO X仍不改Rally的本性,越是惡劣的路況,越是此車一展身手的舞台。

EVO.5應對的是五代小改款’98 Lancer車型,在外觀上一改EVO.4的圓潤氣息,變得更為暴戾,前車頭特別講究冷卻進風,不論是水箱護罩、氣壩、兩側開口,其總體開口面積比EVO.4多30%,此外側裙、後保桿等都對Down force更為考就,尾翼也變成翼面合金材質五段角度可調,在動力部分,同樣是Turbin型號改變成TD05HR-16G6-10.5,引擎內部追加活塞冷卻噴油嘴,動力同樣為280匹法定限制,但是扭力已邁向38公斤米,同時為了WRC,前後輪距加寬近4公分之譜,輪胎由四代205/50R16變成225/45ZR17、Brembo前四後雙活塞17吋大碟,Wide body式樣於是形成。在底盤結構上,前下懸臂由鍛鐵改為鋁合金,以及追加前下拉,後多連桿全部統一為鋁合金,並且在後工字樑與多連桿之間再做拉桿強化。

媒體實測0~30mph 1.7秒/0~45mph 3.1秒/0~60mph 4.9秒/0~75 mph 7.2秒,1/4mile 13.6秒通過時速162.08km/h。

1999年,Lancer車型沒有變動。但EVO.6上市,外觀與EVO.5有著不小的差異,首先是前保桿式樣改變,更考就冷卻進風的問題,氣壩開口並未加大多少,但是將原本設在中央的大牌側移,以配合加大的Intercooler所需。此外側裙、後保桿維持與五代相同式樣,但尾翼卻因為WRC的要求,而改成雙層翼面,以獲取更佳的下壓力與整流效果。動力部分,引擎本體並未更改,但出現鈦合金轉子渦輪運用在RS(受注生產競技車型)上,原本幾乎沒有的lag變得更細微,底盤部分前避震器改為倒立式氮氣避震器。

EVO X極速與以往相當,為150mph,240km/h。

Y2K是令人期待的一年,因為第六代Lancer發表,照理來說EVO.7應該要問世,但是受制於Ralliart的開發問題,七代EVO不見蹤影,而是出現了一款EVO.6+ Tommy Makinan式樣紀念車型。它主要在前保桿做了下壓、Air Clearner進氣導入設計,在內裝上多了方向盤、座椅特殊紀念刺繡等。由此,可以發現EVO的進化似乎已經到了沒有把戲可變的地步,但是遠在英國,卻有更為驚人的發展,那就是EVO.6 Ralliart Type(Zero Fighter)的問世,它具備340hp/6500rpm、42kgm/3000的驚人輸出,由Ralliart以EVO.6改裝而來,渦輪、電腦、引擎週邊皆以旗下套件改裝調校,它0~100km/h只須四秒整,比一般EVO快上一秒、極速為245km/h,它的100km/h~0只須6.5秒,換言之它可以10.5秒的時間加速到100km/h再把車停好,而一般Virage卻還沒有完成0-100km/h的測試。

方向盤、儀錶板、排檔桿都顯現出不凡質感與運動氣息。

’01年CT9A誕生

外觀毀譽參半

可以說各代Lancer Evolution都有其擁護者,三代低扁霸氣、四代圓潤不誇張、五代暴戾帶點異類、六代較為保守、七代呢?一般車型第六代Lancer受不受歡迎,從國產大改款車型的銷售數字就可以得到證明,它已經完全走入家庭房車領域,內裝配備更是如此,更好笑的是外觀像極了Sentra!各代EVO的進化原則就是以市售一般車型追加鈑件及空力套件,符合WRC所需、創造氣勢驚人的外觀,但是這對車廠來說十分浪費開發成本,而且5000輛的生產限制,更使得EVO車型成為車廠眼中的賠錢貨,勉強是為了其一般市售Lancer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品牌形象。

全新的操控感受,更為人性的輕鬆駕馭是「X,十代」追求的主要目標。

從EVO.5開始,EVO與一般Lancer相形漸遠,引擎與底盤截然不同不說,光是外觀鈑件的差異就越來越大,由Lancer演變出來的這種傳統Evolution(進化)精神,來到了EVO.7已經蕩然無存了,筆者認為它應該改名叫Revolution革命(比Evolution更高一級)!它的前後保桿、引擎蓋、前後燈組、葉子板、後門、C柱、後桶蓋全部都和Lancer不同,差異極大,車迷再也沒有辦法像改EVO.4、5、6外觀一般,花點小錢依賴國產土炮大包改裝成EVO式樣。少了一層又一層的外觀件追加改裝,重開模設計的EVO.7外觀顯得較為素雅,它感覺起來就像是四門Skyline一般,少了一番EVO固有的暴力氣息,變得斯文許多,和以往相比變得有點女性化。

馬錶中央的訊息顯示與旅程電腦顯示比起舊款車型更為豐富。

在車頭造型部分,基於低扁車身的要求,受置於加大的Intercooler,EVO.7沒有水箱護罩上沿。與氣壩相隔之處,和Skyline一樣多設了兩處開口,這使得整體開口面積比EVO.6更大上約25%,而其保桿右側進風口負責引擎機油冷排,左側進風口負責方向機油冷排,同時也將部分氣流導入煞車卡鉗,而保桿兩側最外端的閘口,則是讓這些熱氣流排出,形成一個完整的路徑。同樣的引擎蓋開口為的也是讓車頭進風能有效排出,帶走渦輪產生的高熱。以往EVO引擎蓋會特別的隆起,事實上是為了容納巨大的4G63,現在藉由懸吊的改變,引擎位置得以下將,引擎蓋線條自然較為簡單許多。同時它和前葉子板皆採鋁合金,可減輕車頭的重量,盡量的平衡前後配重。

美規MR車型將搭載三菱最新的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後方切換鈕為駕駛模式選擇。

配合前後葉子板的突出,EVO.7的側裙線條較為平滑,不像EVO.6那麼外拱、講究底盤真空效應,因為七代的引擎室下方已經完全密閉,設有完整的底板,如同跑車一般。車尾部分和國產Lancer不同,後小包與保桿為一體成型設計,它和日本一般車型一樣將大排設在保桿上,而非國內的行李廂蓋上,前、後燈組都採內置三圓燈設計,頭燈更進化成HID,可選配角度電動調整功能。至於尾翼採四段角度可調,巧妙利用後廂蓋斜度與舵翼達到整流效果。

搭載TC SST後,可使用方向盤後的撥片手動換檔。

2003年,三菱與Chrysler合作,奉行Olivier Boulay所提出的全球化統一銷售策略,外觀因此大改,EVO出現有史以來最滑稽好笑的模樣,八代成為最醜的EVO,開口笑的模樣還外銷到美國,也因此當時總代理華菱汽車有機會引進美規左駕RS版本。而這批台灣首次引進的68部EVO足足賣了三年才消化掉。八代除了前保桿被改得怪模怪樣外,值得一提的是六速手排的投入,儘管它對0~100km/h直線加速上幫助有限,但是對於中高速與巡航油耗部份幫助卻相當大,同時極速也得以挺進直逼250km/h大關。2004年2月,八代MR車型推出,MR意指Mitusbishi Racing的意思,使用Bilstein強化版避震器、輕量化鋁合金車頂、BBS輕量化鍛造鋁圈等,整體輕量化達十公斤之多。

MR車型的方向盤左邊為ACD中差,具備柏油、泥地、雪地三模式中差比選擇。

2005年3月EVO九代問世,外觀恢復三菱以往的霸氣設計,此車一出,不少八代車迷趕緊買前保桿換上,一雪可恥又可笑的八代車頭。嚴格來說九代系屬CT9A系列的末代車型,除了車身空力套件完全像JGTC看齊外,動力部份更與HKS Kansai合作開發出可變氣門,自此4G63終於進入MIVEC的年代。在CT9A的世代中也首度出現自排GT-A車型以及九代Wagon車款,而為了消除車迷對呼之欲出的十代車型過於期待,九代同樣也推出MR車型,完全的賽車化外觀,搭配更多Carbon空力配件,內裝採用Recaro桶椅,同時換上街道版懸吊降低車高三公分;有MIVEC開啟時間、渦輪型式與AYC、ACD作動程式也完全朝向競技化需求設定。

EVO X同樣延續Recaro桶椅設計,強化運動表現。

終極版CZ4A

集EVO 15年科技一身

CZ4A的開發不同以往,以前的EVO是Lancer的進化版,目的就是打造出一輛高性能版的Lancer,但是CZ4A所被賦予的時代意義是如何將三菱的科技全數完整的投入,並且能夠展現高度人性化、駕馭樂趣的高性能房車。不論是ACD或是AYC的性能提昇,或者是結合Sport ABS與被動安全而成的S-AWC系統,這些高科技的研發都將慢慢的回饋到它的子民Lancer或者RV車款中。

然而CZ4A除了擁有全新世代的凶悍外觀造型外,動力部份它依舊秉持打造世上最強2.0L的使命,投入全新4B11 MIVEC研發,以及向歐洲高級跑車看齊,搭配上SST雙離合器自手排。Twin Clutch SST利用2、4、6,1、3、5、R雙軸完成橫列式設計,甚至在體積上也比九代縮短2.4公分之多,完全手排化的機械操作,除了享有自排的便利外,直線加速表現上更有大幅的進展,構造與效果均與BMW SMG相當。

 
 

 

引擎部份,4B11既不需要二次導入為渦輪進行偏時點火,更不需要EGR吹漏導入,可以想上的是它進排氣MIVEC與空燃的搭配十分完美,就連排污值也能大幅的降低。86X86mm的缸徑與衝程是最完美的正方體比例,透過鈦合金渦輪與進排氣強化,該具引擎具備1.6公斤的增壓值承受力道。而在本體重量控制部份,更比以往4G63輕上12.5公斤,車頭的輕量化與車身重量分佈都有革命性的優秀表現。

在操控部分,EVO X的S-AWC的構成有Spot-ABS(運動版ABS可於彎道中煞車,具備單側單輪煞車功能)、ASC(車輛動態穩定系統)、ETACS(四輪防滑循跡系統)、ACD(主動式中差分配前後軸動力)、AYC(主動式後差分配左右側輪動力)。筆者擁有過EVO一代到七代車型,歷經最傳統的LSD到首度問世的四代目AYC,以及三段可調ACD的七代,但是不論跑山道或是場地賽,甚至需要頻頻甩尾的Rally,主控ACD與AYC的電腦都有其應對的map,以對執行時機與力道等進行控制,也就是說EVO X的發展絕對更為成熟才是。雖然我沒有機會將EVO X開到Rally路段上,但是EVO七代與以前的舊世代車型相比,甩尾過彎已經如同傻瓜相機的攝影模式選擇一般容易。

車體部分也邁向大型房車的空間表現,軸距提昇為2650mm比上一代增加25mm,總車長卻只增加5mm,而車寬部份大幅增加40mm,行路穩定度與高速下壓力全面提昇。此車同樣使用鋁合金引擎蓋,透過鈑件追加與加密銲點,不論是車頭水箱架、前工字樑、車艙底板四角落、前後避震塔、前內側拉樑、前後大樑內部、車艙強化則有前後擋玻璃角落,這些部位都比市售Lancer多了一至二層的鈑件、而椅背後開口同樣有強化樑,至於點焊部位除了前述的部位外,在四個門框上也多增加200個焊點,追加的拉桿部分由水箱架拉桿、前上避震塔三點是拉桿、前下雙拉桿、後工字樑拉桿、後保桿固定座上拉桿等。

這一切的努力使得車體剛性比上一代車型提昇39%,抗扭曲性提高39%,縱向前後剛性提高7%、車頭橫向剛性提高23%、車尾橫向提高56%。其餘如前煞車碟由以往320mm加大為350mm,四活塞卡鉗也減輕1.3公斤,EVO X所作的努力與提昇,才是它最傲人的地方,而在2007年11月發表的海外版EVO X MR,動力更高達291匹,扭力為41.5公斤米,並且奉上昂貴的BBS多爪鋁圈,SST更有D與S運動模式切換,自排模式換檔時機也針對大陸國家重新設定,競爭對手直指BMW M3,然而國內即將引進正是此一版本,價格勢必比當年引進的美規陽春版貴上許多。

每每看到新一代的EVO推出,由裡到外都是一種進步與改革,感覺EVO似乎只將對手設定為自己,不斷的自我挑戰。年紀驅使,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有著蛇吞象的欲望去擁有每一代EVO,現今EVO的進化一日千里,「X-十代」的意義不單只是一個全新車型表徵,Evolution代表著三菱造車工藝的極致呈現,是性能迷不可錯過的勁駒,何須提起GTR,更不用在乎它要賣225萬或是250萬,畢竟這是滿足一輩子一次的渴望,就已足夠。

歷代Lancer EVO.GSR渦輪型號

車型 三菱渦輪型號
EVO.I  TD05H-16G-7
EVO.II  TD05H-16G-7
EVO.III  TD05H-16G6-7
EVO.IV TD05HR-16G6-9T
EVO.V   TD05HR-16G6-10.5T
EVO.VI  TD05HR-16G6-10.5T
EVO.VI TME TD05HRA-15GK2-10.5T
EVO.VII  TD05HR-16G6-9.8T
EVO.VIIIMR TD05HR-16G6-9.8T
EVO.VIII TD05HR-16G6-10.5T
EVO.IX   TD05HR-16G6C-10.5T
EVO.IXMR TD05HRA-155G6C-10.5T
EVO.X  TD05HA-150G6-12T

 

 

規格表4G63 VS 4B11

車型 EVO IX MR    EVO X
引擎型式  4G63 4B11
缸徑X衝程  85X88 86X86
排氣量 1997 1998
壓縮比 8.8  9.0
最大馬力 280hp/6500rpm  280hp/6500rpm
最大扭力 43.0kgm/3500rpm  41.8kgm/3500rpm
MIVC  進氣連續可變  進排氣連續可變
二次導入 有   無
排氣向 前方排氣 後方排氣
紅線/超轉 7000/7600  7000/7600
使用燃料 98無鉛 98無鉛
最大增壓值 1.0 1.04
渦輪  TD05HRA-155G6C-10.5T TD05HA-152G6-12T
RS競技版 TD05H-152G6-12T 5HRA-155G6mC-10.5T
TD0Down pipe管徑 93  96
曲軸連桿長度 150 143.75
汽缸材質 鑄鐵 鋁合金
凸輪軸驅動 皮帶  鏈條
氣門驅動 直推  頂桿
輕量化   無 -12.5kg

 

 

 

 

變速箱比較

車型   EVO IX MR EVO X
變速箱型號 W6MAA  W6DGA
  Twin Clutch SST  傳統六速
全長 424mm  400mm
齒比 1st  2.909  3.655
     2nd  1.944  2.368
     3rd    1.434  1.754
 
     4th  1.100  1.322
 
     5th  1.868  1.008
 
     6th  1.693  0.775
終傳 4.583 4.062
使用油品 75W-85 專用ATF
散熱 空冷抽風  無
 

 

 

S-AWC構成

1997年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自從採用AYC主動舵角控制後差後,歷經十年的演變,S-AWC(Super All Wheel Controls)於是成形。這套傳動系統由ACD、AYC、ASC以及Sport ABS所構成。AYC主要以電腦偵測彎道狀態執行後軸左右側輪限滑,而ACD則是主動式中差,進行前後輪軸的扭力分配,亦附有手動選擇模式,可用於不同路況,最後一項為運動版的ABS可進行內外側輪的獨立煞車,達到彎中穩定的安全駕駛,最後再由ASC動態平衡系統掌控成被動安全設計,對運動性與安全性做全方位的控管。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