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這麼裝最動聽 音響喇叭安裝概論

2013.02.01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文、圖/Grand
協力/宏洺汽車音響

汽車音響不論使用多高檔的主機、擴大機與線材,最終執行發音動作的還是只有喇叭,而喇叭又因音域高低而分成數種類型,該在什麼位置、以及如何安裝不同音域的喇叭,都是一門學問,而本單元就是針對這些原理,進行初階的說明,希望讓大家能對喇叭安裝有更深入的了解。

分離式喇叭音質佳
體積大小決定音域

喇叭的聲音是由震膜運動拍擊空氣所發出,就像打鼓一樣,因此喇叭的尺寸大小,直接反應的就是頻率的高低。高音喇叭的體積因此小巧精緻,而能發出極為深沈低頻的超低音喇叭,自然體積也顯得龐大許多。一般大略上的區分,都將2吋以內的單體設定為高音(Tweeter),2吋到4吋之間為中音(Midrange),5.25吋到7吋間為中低音(Woofer),而高於8吋的則為超低音(Subwoofer)。

 

以目前市場上的主要銷售形態,都將中高音合併成為組合銷售,而超低音部分則分開銷售,就讓我們就分別來看。高中低音喇叭組一般常見到的,有各音域單體獨立的分離式喇叭,與全部組合在一個喇叭單體的同軸式喇叭,至於由幾個音域單體組成的,就稱為幾音路喇叭。將各音域喇叭分開成為各自獨立的單體,再將高低音喇叭組合成的組合式系統,製造成本上要比結合為一體的同軸式要高。事實上分離式喇叭的聲音,也比同軸喇叭的聲音要好,高低音單體透過外接的被動分音器來分頻,也可讓各音域喇叭的聲音更為精確,這也是分離式喇叭聲音較好的理由,而且獨立的高音單體還可在車內,選擇更適合發聲的位置和角度安裝,彈性上都比高低音在一起的同軸喇叭更為理想,因此分離式喇叭才成為市場主流。

將高低音喇叭分為兩的單體的為分離式喇叭,將兩者合為一單體的為同軸式喇叭,前者多半設有被動分音器,可讓各音域喇叭的聲音更為精確,這也是分離式喇叭聲音較好的理由。

高中低音喇叭位置
指向特性首要考量

至於這些喇叭該裝在什麼位置才是正確的?,這關係到音場定位的問題,所有汽車音響喇叭的安裝與調音,最終極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將音場定位於聆聽者耳朵的前方,讓聆聽者就像坐在舞台前般享受聲音,因此喇叭安裝的位置,就需依照此原則來安裝。首先是高音喇叭部分,由於高音喇叭的聲音指向性最強,若安裝在耳朵後方都很難將音響定位修正回來,因此建議安裝的位置最好能在A柱下方,有些不想喇叭裸裝在中控檯上的車主,會另外請店家製作A柱FRP飾板,來固定於A柱上,這也是常見的做法。

高中音喇叭安裝的位置,依照店家喜好通常會安裝於A柱底部或車底盤上,不論位置為何,都需在聆聽者的前方,才是正確的方式。

至於中音喇叭,雖然音域較高音喇叭低,但還是有指向性的考量,因此安裝位置建議在聆聽者前方,A柱上或車底板位置皆可,但有兩個大原則:不要離聆聽者太近,以及安裝位置需設有音箱才能發揮效果。而低音喇叭最常見的安裝位置就是車門板或車底板上,不過前者位置在安裝前需針對車門進行制震與隔音工程,把車門內的空間改造成一個可用的音箱,如此就能提供低音喇叭足夠的共鳴音箱,發出來的聲音才能純淨無雜質。

 

除前音場的高中低音喇叭安裝外,汽車音響中另一重要的構成就是重低音,重低音單體同時亦是最需要共鳴箱來發揮效果的部分,加上共鳴箱的體機都不小,因此超低音喇叭安裝的位置通常都在行李廂內,由於重低音不似高音有明確的指向性,單體的方向較自由,因此不論喇叭朝前或後方皆可,但需加強行李廂的隔音制震效果,如此才能讓超低音喇叭發揮應有的效果。

低音喇叭多數安裝的位置都在車門板上,不過由於車門板是由面積不小的鐵板組成,若沒有進行制震隔音工程的話,容易產生共振噪音,因此需進行額外強化,才能把車門變成音箱來使用。

 

安裝於車門板內的低音喇叭,有些細心的店家還會在喇叭音盆周圍黏上一圈隔音棉,目的在減少喇叭發出的聲音跑到飾板內,在飾板與金屬門板間形成另一個音箱,造成聲音不夠純淨。

為減少低音喇叭運作時的震動,導致車門鐵板共振發出噪音,專業店家都會在低音喇叭與車門板間,額外加裝一個塑鋼轉接座,並在轉接座後方上緣加裝防水隔板,除提高音質表現外,還可延長喇叭壽命。

 

喇叭端子頭的連接,除非必要用焊接外,否則建議採用鍍金/鍍銠的端子來連接,除可避免假焊外,後續遇到車輛維修或換車時,還可輕易的就將喇叭拆卸下來,制於端子的防鏽可噴點WD-40來達成。

超低音喇叭由於沒有所謂的指向性問題,加上喇叭體積不小,因此安裝的位置通常在行李廂內,不過即使如此喇叭的固定還是需非常牢固,如此才不會產生多餘的震動噪音,超低音的震撼力才得以發揮。

最常被忽略的分音器安裝,據宏洺掌門人-廖浩詠表示,因為分音器內部設有線圈,很怕被強大的磁場干擾,因此安裝位置最好能遠離行車電腦或無線電主機,才不會主機沒開,喇叭卻發出奇怪的聲音。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