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賠錢貨Opel重回GM的代價

2010.08.04  作者:文/張維  

  • 0
  • 分享

德國Opel與美國GM的一場「Opel準備分手、但是GM在最後關頭突然反悔、不願意分手的好萊塢般愛情劇」全球轉播後,目前正引起軒然大波。

據「紐約時報」2010年6月9日報導指出,德國政府以因應歐洲信貸風暴為由,暫拒絕德國Opel/英國Vauxhall汽車所需要的約11億歐元紓困貸款資金。一周後,即6月16日、「紐約時報」再指出,德國Opel/英國Vauxhall的東家美國GM汽車集團對外表示,除了對於德國政府的決定感到失望與不解外,GM希望將靠自己的力量重整Opel,GM可能撤銷整個歐洲的紓困案。

Opel在歐洲的重整計畫,少了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的紓困,等於頓失支持重心。Opel新任CEO Nick Reilly趕緊出面緩頰說,我們沒有辦法等待德國是否還會改變心意,但是,英國及西班牙等國家的貸款紓困案還在順利進行中,不會輕易喊停。

GM在最後關頭反悔,其實也包括質疑德國支持Opel賣給俄國GAZ廠的真正心意;因為,Opel一向是德國最大汽車集團VW的頭號競爭對手,Opel一旦賣給普丁相當重視的俄國自主品牌汽車廠GAZ,也代表Opel德製品牌的沒落,這對VW當然是好消息

金錢代價

「英國金融時報」2010年6月16日報導,GM歐洲總裁及Opel CEO Nick Reilly表示,德國拒絕對Opel紓困後,GM現在需要投資Opel約34億歐元,才能順利推動Opel原定的重整計畫;「華爾街日報」2010年6月17日報導,GM歐洲重整計畫,包括裁員8000人、關閉比利時廠,以及降低產能20%等。

所以,德國拒絕對Opel的紓困後,據「華爾街日報」2010年6月17日報導指出,GM因此要給Opel的重整金額,將從原本約19億歐元,升高為約33億歐元,而且GM歐洲部門,自2009年7月GM宣告破產重整後,到2010年第一季,又虧了13億美元,同時間,GM汽車集團整體是轉虧為盈的。

對於GM而言,不賣Opel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要付出更多的金錢代價。據了解,英國及西班牙願意貸款紓困資金約4億美元,但是,德國約達11億歐元,是主要金主。原先,德國政府貸款給Opel的承諾,有Opel賣出給Magna的但書之先,因而,當Opel不賣了,德國政府今日反悔,不願意再對Opel有任何資金的貸款。

GM歐洲總裁及Opel CEO Nick Reilly說:德國拒絕對Opel紓困後,GM現在需要投資Opel約34億歐元,才能順利推動Opel原定的重整計畫。Nick Reilly現在的壓力,應不小於 2002年被派到南韓重整破產的Daewoo。

去年(2009)11月初,GM突然、出人意表的取消了將Opel賣給加拿大零件廠Magna和俄國Sberbank的計畫,這個決定,惹惱了居中協調的德國政府。當時,德國大選在即,梅克爾政府願意以保障Opel德國廠以及就業率為由,承諾願意對「新Opel」紓困貸款高達約45億歐元(詳情請參閱一手車訊227期「新Opel讓GM不安」一文)。

據了解,GM不願失去Opel,最重要的考量是Opel在整個GM汽車集團提供共用平台使用的重要性。如果Opel被俄國GAZ汽車廠持有後,直接造成GM旗下其他廠牌如Chevrolet在俄國及歐洲的不利競爭。因為,據悉像Opel的第二代Delta平台,不僅新Opel Astra、也提供給新的Chevrolet Cruze使用;另外,如Opel中型車平台Epsilon,同時提供SAAB 9-3及Chevy Malibu使用,還有如Buick LaCrosse及Cadillac 2011 XTS,也都以新的Epsilon為平台量產。

GM終究不願意失去Opel,以至於近一年來,全球汽車市場上演了一齣「想賣Opel,又反悔不賣Opel的鬧劇」。而這場鬧劇,不僅讓德國政府、加拿大Magna、俄國GAZ空歡喜一場,GM因此付出有弊、也有利的不小代價。首先,德國不願意對Opel紓困,GM因此至少要再自掏「數十億歐元」腰包來拯救Opel;再者,GM必須承受「Opel到底賣不賣?」、「Opel有錢重整嗎?」等市場不利傳言,以及這些不利傳言,造成消費者對於Opel品牌信心滑落的代價。

GM不願失去Opel,最重要的考量是Opel在整個GM汽車集團提供共用平台使用的重要性,尤其GM唯一的全球車Chevrolet,也相當依賴Opel的平台與科技,如新的Chevrolet Cruze,就是與新Opel Astra同一平台生產。不過預測指出,未來Chevrolet Cruze將以Daewoo車款平台生產,Opel以發展較高價位車款為主。

市場代價

據「Automotive News Europe」今年(2010)6月22日報導指出, Opel在德國銷售不彰,儘管推出了新款Astra四門轎車,今年首5月銷量還猛然下滑了41%,Astra在德國也開始大打降價戰爭。Opel品牌轎車的形象,顯然已受到GM破產以及可能被賣掉等不樂觀訊息影響,目前Opel Astra在德國售價,降到約15,900歐元,是同級車中最便宜的,其他如德國VW Golf約16,825歐元,義大利Fiat Bravo約16,290歐元。

Opel在歐洲的表現也不佳。今年首5月Opel在歐市市占率約7.0%,計較去年(2009)同期的7.9%少了0.9%。今年首5月,Opel市占率滑落時,競爭對手法國小車在歐市的市占率顯然升高中,統計顯示,法國Renault從去年首5月的6.9%拉高至今年首5月的8.3%、Peugeot從7.3%升高至7.6%、法國Citroen從6.2%到6.5%。「我消彼長」,成為Opel失去歐洲市場最好的寫照。

不過,Opel經銷商認為,今秋Opel Astra Sports Tourer旅行車(與Insignia Sports Tourer共用平台)即將量產上市,年底有Astra五門掀背車推出,加上今年6月初已經改款推出的Opel Meriva Minivan,下半年Opel的市佔率勢將提升。好、壞總是參半,Opel在這一波震盪中,除了有金錢、市場上的不利代價,也產生了高階變動的代價,然而,這個代價,有可能讓Opel走向更正確的發展方向,成為好的代價。

Opel Astra在德國的售價,因為折扣戰開打,今年6月時,已低於同級車款,連義大利Fiat Bravo也罕見的比Astra貴。

高階變動的代價

去年(2009)11月初,GM對於Opel的出售,有了180度的轉變,也就是決定不賣Opel了。此刻,似也決定了GM內部三位重量級的高階人士:一、原Opel歐洲總裁Carl-Peter Forster,二、原GM CEO Frederick Henderson,三、原GM副主席Bob Lutz等三人,必須離開GM的命運。原Opel歐洲總裁Carl-Peter Forster,也就是幫Opel找到新東家Magna的主要策士,在GM改變心意後,立即識相的請辭離去;而Forster的直屬老闆,也就是在GM破產後才升為GM CEO的Frederick Henderson,則是在去年12月GM一次大規模的組織變動中被趕下台,由GM主席Edward E.Whitacre兼任GM CEO。一般認為,Frederick Henderson對於Carl-Peter Forster的重用與認同,是Henderson也必須下台的原因。

比較弔詭的是,原本也幫GM出面,與Carl-Peter Forster對外爭辯賣掉Opel反而不利GM的老臣,也是GM副主席的Bob Lutz,雖然是Frederick Henderson的頭號競爭對手,也順利的在Carl-Peter Forster離開GM時,擔任了過渡期的GM歐洲主席。然而,沒料到GM歐洲主席位子還沒坐熱,GM很快的找到原是GM執行副總裁及國際部總裁Nick Reilly,來兼任目前最棘手的GM歐洲總裁及Opel CEO,Bob Lutz想要負責GM歐洲的美夢,立即破碎。

GM沒讓Bob Lutz來負責歐市的決定頗令人意外,去年11月9日「Bloomberg Business」報導標題是:「Forster Out,Lutz In.」。一般認為,Bob Lutz就是接任Carl-Peter Forster的不二人選。Bob Lutz沒料到的事還不止於此呢。據「Automotive News」今年2月22日報導指出,自3月1日起,GM董事Steve Girsky,升任為GM副主席,負責公司策略及事業發展。同時,也公布4月1日起,前微軟CFO Chris Liddell,任產品發展主席,接手原屬於Bob Lutz的工作。

法國Renault顯然是Opel失去歐洲市場時最大的贏家,Renault從去年首5月的6.9%拉高至今年首5月的8.3%,其次是Peugeot、Citroen。

Bob Lutz工作被人接收後,因此只好宣告自5月1日起退休。據指出,Bob Lutz與Frederick Henderson最後的命運一樣,也都不受GM主席Edward E.Whitacre的信賴。而且,Edward E.Whitacre來自於非汽車業,是AT&T的前任總裁,希望大刀闊斧,重振GM,不對任何品牌抱有特殊的情愫,更不希望受到資深、有地位的員工的左右。

所以,對GM歐洲部門、尤其Opel,還懷有熱情與夢想的Carl-Peter Forster、Frederick Henderson以及Bob Lutz等,在Edward E.Whitacre眼中,都不再適任,反而希望藉由新任GM歐洲總裁的Nick Reilly,展現過去重整破產Daewoo的魅力,快刀斬亂麻,包括產地、產能及員工數量等問題,將Opel快速的納入GM的全球車體系。

其中,包括Opel與Daewoo平台的密切合作,以及Opel與GM大陸方面產品的合作等,如此一來,Opel才可能不同以往,降低Opel對歐洲市場的產出依賴,生產成本才能明顯降低,Opel才有可能脫離長期虧損的窘態,依Nick Reilly預定計畫於2012年起獲利。

這些代價,對Opel而言,真的有弊也有利,因為Opel不用看歐洲國家紓困貸款的臉色,對於德國政府的失望,也將化為一股脫離歐洲產區的力量,反而讓Opel在生產地的考量上更為自在。加上負責GM歐洲、也是Opel CEO、辯才無礙的Nick Reilly,必須同時看Opel、Chevrolet、Buick、Daewoo、上汽GM等品牌之間如何相輔相成,Opel不能再孤芳自賞的壯大,但是亟可能透過集團整合、脫離GM賠錢貨的陰影。

果真如此,GM收回Opel,才有意義。

Bob Lutz一直想擔任GM歐洲主席的企圖心,對於Opel野心勃勃,與GM主席Edward E.Whitacre急於獲利、將Opel的發展放在整個集團發展之後的心相左;舊GM資深主管的 紛紛求去,也代表新GM的誕生。

免費訂閱一手車訊電子報 http://carnews.tw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