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彎道機器 不願妥協的堅持 BMW 130i vs. Honda S2000

未分類

彎道機器 不願妥協的堅持 BMW 130i vs. Honda S2000

2009.08.02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文˙Grand
圖˙顧宗濤
協力˙JDM

在便利至上的當代,想要找一部性能強勁、價格合理的手排後驅車,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價格過高,就是只有自手排車款可以選擇,對於喜愛操控樂趣的玩家來說,似乎是不願樂見的發展,不過好在國內還可找到符合上述條件的兩部車:BMW 130i與Honda S2000。這兩部車不論是中古車價、動力輸出、驅動方式、操控反應或是換檔模式等,條件幾乎都相同的高性能車,一旦在山路上遇到一場激戰可是難免,輸贏或許只在伯仲之間。

兩台外型截然不同的高性能車,卻有著250hp後驅+六速手排+200萬元以內的相同條件,加上山道戰力勢均力敵,輸贏絕對是在伯仲之間。

 

外型難辨性能高低
車價影響內裝等級

從外觀來看這款市場中唯一的後驅掀背車,如未進行任何空力套件的改裝或選配原廠M Sport Package,外觀看來跟120i幾乎完全一樣,僅能從17吋鋁圈及雙排氣尾管加以辨認,視覺上並不會覺得這輛車有什麼特別,尤其與S2000極具動感與流線化的敞篷跑車相比起來,更是遜色許多,但我相信對於喜愛這部車的車友來說,外觀不是他們重視的地方,底盤與動力表現才是這部車的精髓,且更重要的是這部車上還擁有乘座四個大人的便利性,這點對於許多人來說還蠻重要的。

完全房車化的內裝設計,倘若沒有注意到六速手排檔頭與M Sport Package方向盤,很容易誤認為是部120i。

 

至於內裝部分,標準版130i的設定與120i Sport幾乎相同,雖然其絨布材質的跑車座椅有些陽春,卻提供有腰部兩側調整功能,包覆性與彎道的側向支撐效果皆有高水準表現,看起來不起眼的造型,實際乘坐之後卻有著媲美高性能車款的人體工學感受,看來BMW並沒有忘記130i車主的熱血駕駛習慣。此外,如真皮方向盤、DSC動態穩定系統、電子式限滑差速器與6具防護氣囊等項目均在標準配備名單之列,讓130i成為名符其實的21世紀性能後驅鋼砲之名。

雖然椅面為絨布材質,但卻擁有相當不錯的包覆性與支撐性,應付激烈操駕足敷使用,不過過重的重量也是種負擔,若能換成桶型座椅,減少個20公斤不

 

此外,130i在排氣系統裡頭,加入了新開發的主動式控制閥門,可隨著油門踏板的作動幅度與速度而啟閉,提供更為順暢的進排氣效率及飽滿的排氣聲浪,營造出濃烈的跑車氣氛。而且非常神奇的是,車內雖然可以清晰聽到排氣管所傳來的愉悅聲響,但車艙內的隔音效果依然良好,感覺就像是在車內裝上專門播放排氣管聲響的喇叭一般,真不曉得BMW是怎麼辦到的!

這具齒比搭配得宜的六速手排變速箱,擁有不錯的換檔手感,整體設計雖沒有S2000般精湛,但以是市售車中的佳作。

 

純種敞篷跑車外型
隨心所欲駕駛介面

沒有對Honda有特別喜惡的人,在看到S2000這部車時,會有怎樣的感覺?相信多數人目光都會被它修長、流線、低平的車身造形所吸引,可別怪這些人,因為S2000確實是一部標準到不行的敞篷跑車,所有跑車該有的元素它都有,因此才能具備如此耀眼的外型線條,不過優雅歸優雅,它可是部銳利無比的殺彎利器,輕視它過幾個彎可能連尾燈都看不見。這部廠方代號為AP2的S2000,除採用FR設計之外,引擎本體更放置在前軸之後,營造出特殊FMR引擎配置方式,同時也儘量將油箱、備胎及電瓶等向車體中間移動,以達到50:50的最佳前後配重。這樣的設計不但讓S2000擁有絕佳車身配重,更營造出被喻為Roadster經典的長車頭、短車尾外觀設計。

Hamann腳踏板是車主後續改裝的套件,除可增加不少車室內的性能氣息外,止滑效果優異的設計,在激烈操駕時特別好用。

 

為彌補一般敞篷車普遍存在的剛性不足問題並加強對車內乘員的保護,本田就原本的G-CON安全技術下去加強改良,特別採用「High X Bone Frame」的高剛性X樑骨結構車架,來提高車身剛性並分散撞擊時衝撞力,同時採用大量鋼管來製造S2000的車身結構,Roadster最重要的A柱更採用雙鋼管設計,除可提供車上乘客足夠的撞擊翻覆時的保護性外,絕佳的車體剛性更是激烈操架時,穩定車身動態不可或缺的要件。

純種跑車化的座艙設計與130i相比實在有失公平,不過狹小的空間倒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身高超過175公分的人坐進去立即顯得相當侷促。

 

內裝部分,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液晶顯示電子儀錶板,儀錶中央為液晶數位時速顯示,整個中控檯採用駕駛人取向設計,包含冷氣空調及音響系統開關都在駕駛人就手可及的儀錶板兩側,整個中控檯呈現相當機能性及簡潔有力的視覺印象。而採用雙座設計的內裝格局,擁有非常優異的駕駛介面,不論是方向盤的轉動、排檔桿的控制、腳踏板的移動或身體的固定性,全都是以競技為出發點而設計,一上車身體四肢立即與車體合為一體,車頭的移動、車輪的滾動與路面的凹凸,都可清晰感受到,想不熱血都很難,堪稱是理想的競技用駕駛介面,不過也因此限制的身體可移動的空間,加上車室狹小,對於身材過於高大的人來說,開起來頗感侷促,沒辦法誰叫它是日本人設計的車輛,為了快而不得不有的堅持。

雖然不是大廠OEM產品,但S2000上的這兩張座椅,不論是造型、支撐性或乘坐高度等都屬原廠佳作。

 

直六引擎如M Power
265匹馬力足以稱王

只要接觸過130i,都會對那具新一代直六引擎的強悍爆發力留下深刻印象。雖然現行新330i也採用相同的引擎本體,但為符合130i的性能車屬性與需求,在經過重新調校後,最大馬力輸出從258匹上揚至265匹,最大扭力也從30.6kgm擴大至32.1kgm,再配合1系列的輕巧車身與六速密齒比手排變速箱後,只需6.1秒便可完成0~100km/h加速,極速因安全考量而限制在250km/h。

這具S2000 CR碳纖維尾翼是車主後來加裝的套件,不論是造型、效果或整體搭配性,都非常適合S2000改裝使用,真不愧是原廠部品。

 

為讓車身前後的重量分配更加均衡,這具3.0升直六引擎特別採用輕量化鋁鎂合金材質來製作氣缸頭與曲軸箱,使這具引擎重量僅160公斤,進排氣架構並同時擁有Valvetronic與Bi-VANOS系統,可同時針對氣門揚程與開啟時間加以控制,在任何時刻均擁有最佳的燃燒效率。此外,冷卻系統的水泵浦則更換為電子式而大幅減輕動力負載,且採用短衝程大活塞設計(88.0×85.0mm),轉速攀升與油門反應極為靈敏,當代同級車中幾乎沒有對手。

高檔的Mugen碳纖維引擎蓋也出現在這部車上,雖然價格不低,不過整體的密合度真的事沒話說,與葉子板的接縫寬度從車頭到前檔都一樣寬,實屬精品。

 

藉由1系列的輕巧車身、輸出強勁且本體重量僅160公斤的3.0升引擎,讓130i依然保持與120i相同的前後50:50重量分配而達完美平衡。這輛同級車中唯一的後輪驅動車,甚至於Nurburgring賽道創下8分35秒的最快單圈紀錄,緊追M3之後,從這項成績亦可看出130i在性能方面的完整度與均衡的操控表現。煞車系統也因動力及車速加以強化,前煞車配置330mm大尺寸通風碟,後碟盤規格亦達到300mm,而205/50/17的RSC失壓續跑胎亦列為制式配備。

3.0L vs. 2.0L、直六對直四,265hp vs. 242hp,從帳面上來看似乎不同等級的兩部車,在加入車重條件後,差距立即拉近,輸贏就在毫秒間!

 

從引擎本身的科技性、動力輸出值、加速成績與均衡的重量分配等機械條件來看,130i可說是車壇中的特例,小車身大馬力的性能輸出取向,同級車中幾乎找不到對手,不過倘若在山路上遇到來自東洋的S2000,「代誌就某架簡單」!誰輸誰贏可是要比比看才會知曉。

Gruppe M碳纖維集氣罩負責收集車頭前方的冷空氣,提供這具高性能直六引擎高轉速使用。

 

高轉速高出力銘機
9000rpm魅力無人能敵

S2000引擎本體採用代號為F20C的2.0升四缸引擎,美規版有著240hp/8300rpm、21.2kgm/7500rpm的動力輸出,而日規版本更高達250hp/8300rpm、22.2kgm/7500rpm。為壓榨高轉速大動力,F20C採用鋁質鍛造活塞,這也是本田第一次在市售車上有此設計,同時活塞連桿的重量及厚度都降低,採用浸碳處理以擁有更高強度及提昇活塞運轉順暢度,並以全新設計的滾珠式氣門搖臂,來增加VTEC開啟時凸輪軸的運轉順暢度,儘管後來有許多人認為S2000低速扭力不佳,但換個角度來看,VTEC的魅力本來就是高轉速發揮,為此否認此車的價值,絕對有失公正。

Rays Volk Racing RE30的18吋鍛造鋁圈,不僅視覺效果佳,輕量化與強度的提昇更是車主所期盼的。

 

為配合高轉速、高動力輸出的F20C,本田使用了一具全新設計的手排變速箱,並配置加大面積、壓力的單片式離合器及壓板,同時具有鎖定比例較高的中央限滑差速器。換檔撥叉不同於一般車輛所使用的兩段式連桿,而是採用直入變速箱的設計,同時有加粗的特製加強型傳動軸,可以將動力在最小損耗的狀態下傳達至輪胎。

剛在國內上市的Advan AD08輪胎,車主早在數月前早已從日本帶回搶鮮使用,據其表示與AD07相比不僅具有更優異的抓地力與靜肅性,耐磨耗性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不過價格可不低,225/40ZR18規格要價約12000元左右。

 

由於初代S2000太過強調高轉速的馬力表現,因此低速扭力跟高轉VTEC開啟時的充沛動能相比頗為明顯,加上過於靈敏的車尾,讓S2000一直是叫好不叫座,因此本田在2004年進行小改款。為消除原本蠢蠢欲動的車尾,將原本的前205/55R16、後225/50R16改為前215/45R17、後245/45R17輪胎配置,再將後防傾桿變細,同時將原廠前懸吊增硬6.7%、後懸吊調軟10%,而這一切努力的確減低不少S2000原本不安定的車尾動態,畢竟在沒有任何電子安全系統輔助的S2000上不容許一點錯誤。引擎最主要的變動就是利用延長行程的曲軸等方式將排氣量加大,變成2157c.c.,壓縮比從原本的11.0:1小幅提昇到11.1:1,儀錶板上的紅線底從9400rpm降到9000rpm,最大馬力峰值降低至240匹,輸出峰值從原本的8300rpm降到7800rpm,扭力則小漲1.2kgm,這些變動讓低速無力感減低不少,撘配重新設計齒比的六速變速箱,讓S2000變的更平易近人。

車尾部分保持原廠式樣,且若沒看到130i的銘牌,還真難察覺到它的特殊性。

 

純機械化vs.電子系統
競技DNA基因勝出關鍵

將引擎發動,這兩部車皆有著各自獨特的運轉聲浪,Honda S2000這具直四引擎怠速聲響雖然低沉,但只要引擎轉速一提高讓VTEC開啟,便成為震撼力十足的高亢聲浪,將體內的腎上腺素全部激發出來,這種感受與純種跑車幾乎沒有兩樣,對喜好重口味的性能迷來說,絕對是一項誘人元素。而130i在跑車氣氛的營造方面也不遑多讓,其直六引擎原本就擁有獨特的綿密渾厚排氣聲浪,再加上原廠對排氣系統的精心調校,光是停在原地空踩油門便讓人熱血沸騰。雖然這兩款車的外觀有著截然不同的線條與設計,但實際上實力已可與高價的純種跑車相抗衡,無論誰勝誰負,都是車迷心目中無從挑剔的完美化身。

Top Fuel碳纖維進氣系統,是車主不願流於形式的改裝選擇,搭配排氣系統的改裝後,對於高轉速的性能表現有著相當明顯的效果。

 

從引擎動力、傳動系統及懸吊設計的差異來看,動力輸出值較高、扭力輸出較為充沛的130i,可容許較多的換檔誤差,即使沒有具備技巧熟練的跟趾動作,將轉速維持在較高區域,車主依舊可透過強勁的扭力輸出,迅速累積車速與轉速,使130i於山道中保持極高速度,加上BMW這具直六引擎配合密齒比的檔位設定,非常適合山路駕駛,只需在2、3檔間游走就可攻克多數的五指山彎道。

Tabata加大鋁合金水箱在國內相當少見,不過據車主表示冷卻效果相當顯著。

 

操控方面,不論是高速行駛或山路彎道,130i都擁有高度的抓地力展現,不過可能是受到短軸距及Tein Euro Damp懸吊降低車高後的影響,行經坑洞路面與落差時,車輛容易產生跳動的情況,且DSC系統的出現頻率頗高。關掉DSC雖使得車尾在彎道中偶而會有滑動的情形產生,但ASC防滑系統仍會介入,可讓人完全放心,同時靈活的轉向反應與穩定性更大幅增加駕駛者的信心與樂趣。

Rays CE28N輕量化鋁圈加上Spoon 對向四活塞卡鉗,讓這部S2000的整體視覺效果更加一拜。

 

S2000部分,雖然F20C本身擁有240匹的動力表現,但大家可別忘了它只是具2.2升的自然進氣引擎,剛起步時的加速力道與130i相比確實有著不小的落差,不過待轉速逐漸拉高VTEC開啟後,才是這部車真正要展現實力的時候,隨傳隨到的油門反應,每動一分就有一分的力道,嗯!果然是NA引擎才有的順暢感,不過也因為引擎輸出曲線如此特殊,因此想要讓S2000能在換檔後依舊保持強勁的驅動力,對於換檔技巧的要求相對高出許多,需讓升降檔後的轉速落在VTEC開啟的轉速內,看來這部車果然不適合一般人來駕駛。

Mugen頭段加上Amuse中尾段排氣管,從引擎一發動時的渾厚聲浪就感受到它的存在,待轉速拉高VTEC開啟後轉為高頻的聲浪,更是令人熱血更加沸騰。

 

不只如此,完全服貼的駕駛介面,讓人有著可以完全掌控車輛的錯覺,不過一旦將車速逐漸提高後,過彎時的車身動態可是會讓人嚇一跳,因為操控實在是太俐落了,前輪過後輪跟著過,車身移動的方式猶如利刃入豆腐,方向盤一動車身立即有所反應,加上不輸130i的車體剛性,使得剛接觸此車的人會有如履薄冰的操駕感受,充滿樂趣卻隱藏著不知極限為何的危險,與130i相較操控更加直接而靈敏,然而也因車體反應非常敏感,加上並未有任何高科技的電子防滑系統輔助,因此駕馭此車時需有著非常細膩的技巧,幾乎不容許有任何失誤存在,兩部同樣是快車,但達到此境界的方式卻稍有不同。

山道追逐原本就是小軸距後驅車的天下,即使慢慢開所獲得的駕駛樂趣也是其他驅動方式車輛所無法提供的。

 

整體而言,130i算是戰力相當完整的後驅掀背鋼砲,且在面對駕駛樂趣之外的日常生活與實用性上還能有所兼顧,對於駕駛技巧的限制亦不高,只要您稍有出入彎概念且會開手排車,透過電子系統的輔助,130i在山路中絕對可以開得很快、很就手;反觀S2000,從設計之初就是為攻克山路而生,因此不論是底盤、車體結構或動力特性等,全都是一等一的戰力水準,想要掌握它除需接受不容妥協的駕駛座艙設計外,還需有不被允許的操駕錯誤,不過一旦達到人車一體境界,前方的對手將不存在。

BMW 130i車主:Tom 目前擁有車輛:BMW 130i、Honda S2000(兩部都有、您沒看錯!)龍潭賽道最佳成績:57秒5(S2000)擁有BMW 130i、Honda S2000的Tom,平常出門還是比較喜歡開130i,因為開起來比較舒適,且載人的話也比較方便,假日時才會開S2000出門晨跑,是北台灣Honda車界中有名的業餘車手。

 

Our Choice-Honda S2000
一定要擁有過的熱血機器

並非筆者是Honda車主才會選擇S2000,只要您熱愛山路且開過S2000,就會知道筆者為何會選擇這部車。不論是外型、動力、操控、駕駛介面,甚至是一般房車所沒有的敞篷設計,S2000一次都可以全部給您,又有多少愛車的男人有辦法抵抗它的誘惑呢?即使另一個選項具備身份地位象徵的藍白廠徽,那又如何?至於家裡老婆、小孩的抱怨呢?大不了再買一部四門房車全家出門用即可,這樣就可兼顧兩者啦!

Honda S2000車主:Saber 目前擁有車輛:Honda EP3、S2000、NSX(真是羨慕!)龍潭賽道最佳成績:59秒整(S2000)熱愛Honda車系的Saber,本身所擁有的都是Honda特殊車種,可別以為他只是收藏好看而已,有空還是會輪流開上路跑跑,也是北台灣知名的JDM代理會長,至於這部黃色S2000經過他精心改造後,戰力可是相當全面,還能兼具醒目的視覺效果,不愧是會長級人物。

130i改裝明細表

Grouppe M進氣套件
Tein Euro Damp避震器
Rays Volk Racing RE30鍛造鋁圈
Advan AD08 225/40ZR18輪胎

S2000改裝明細表

Mugen頭段排氣管
Amuse中尾段排氣管
Top Fuel進氣套件
Mocal機油冷卻器
Tabata鋁製加大水箱
ATS強化離合器
ATS 1.5 Way LSD
Ohlins避震器
S2000 CR防傾桿
Spoon四活塞卡鉗
前595 RS-R 235/40ZR17輪胎
後595 RS-R 255/40ZR17輪胎
J’s Racing 強化Hub
S2000 CR前下巴
S2000 CR尾翼
Mugen碳纖維引擎蓋
Rays CE28N鍛造鋁圈
 

BMW 130i

Honda S2000

引擎型式 L6 DOHC 24V L4 DOHC 16V
排氣量 2996c.c. 2157c.c.
缸徑×衝程 88.0×85.0mm 87.0×90.7mm
壓縮比 10.7:1 11.1:1
最大馬力 265hp/6600rpm 242hp/7800rpm 
最大扭力 32.1kgm/25004000rpm 22.4kgm/65007500rpm 
前懸吊系統 麥花臣 雙A臂
後懸吊系統 多連桿 雙A臂
電子輔助 DSC+ASC ABS
輪胎規格 205/50/17 前215/45R17、後245/45R17
傳動方式 FR FR
變速系統 六速手排 六速手排
Gear Ratio  
1st. 4.35 3.133
2nd. 2.496 2.045
3rd. 1.665 1.481
4th. 1.23 1.161
5th. 1 0.942
6th. 0.851 0.763
終傳比 3.23 4.1
前煞車系統 330mm通風碟 300mm通風碟
後煞車系統 300mm通風碟 282mm實心碟
長/寬/高 4227/1751/1430mm 4135/1750/1285mm
軸距 2660mm 2400mm
輪距前 前1474/後1487mm 前1470/後1510mm
車重 1450kg 1250kg
0100km/h 6.1秒 6.2秒
極速 250km/h 250km/h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