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BMW Motorrad聖地 HISTORY戰前專造客機引擎

2014.02.26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追溯BMW的源頭,是由Rapp引擎製 造廠與Gustav Otto航空機械製造廠合併之後誕生的BFW(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FW於1917年改名為BMW(巴伐利亞引擎製造廠),並設計出象徵邦旗與螺旋槳的廠徽。(上圖,1969年摩托車生產線從慕尼黑轉移到柏林,短短時間內,BMW就在1970年迎接了第10000部產品的下線儀式。)

 

由於一次大戰後受到生產限制,BMW開始涉足工業用和摩托車引擎的製造。1923年,BMW發表首次冠上廠名的摩托車「R32」。雖然最大馬力僅有8.5hp, 但以航空技術為基礎所造就的可靠度及達到100km/h的極速,使其僅生產3000部即大受好評。R32的水平對臥雙缸引擎及軸傳動設計,至今依舊為人所津津樂道。

這張照片約攝於1970年代前半,圖中的Building 52目前仍生產零件,當時的外觀至今從未改變過。
門旁的「14-38」是當時廠址,此處可能就是以前的正門口,而現在的廠址仍是Am Juliusturm 14-38。

 

當時,摩托車主要是由位在慕尼黑的工廠生產,而柏林工廠則建於1928年,並於1939年納入BMW旗下,專門生產飛機引擎。二戰期間相當活躍的Ju 52客/貨機,即搭載柏林工廠製造的氣冷星型9缸引擎。當時生產了約5000部的Ju 52,因可靠度而成為世界25國喜愛的「名機中的名機」。BMW一方面進行摩托車懸吊的開發,另一方面將開發航空機械所得到的各種技術沿用到引擎等驅動系統上,造就對手無法超越的可靠度。然而就在此時,BMW Motorrad廠史上最大的悲劇──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悄悄靠近。

 

位於艾森納赫的BMW工廠,在戰時受到極大損壞,並因為德國分裂而成為東德領土;位於西德的BMW則一直到1948年,才得以重新生產排氣量248c.c.單汽缸引擎的R24。1949年,柏林工廠開始生產摩托車用部品,組裝則於慕尼黑工廠進行。1951年,BMW推出494c.c.水平對臥雙缸的R51,從此「柏林生產、慕尼黑組裝」的形式一直持續到1967年。

 

BMW從1967年開始,花了兩年時間將摩托車生產設備與系統悉數轉移至柏林工廠,達成了綜合生產線,並於1969年首度發表完全由柏林工廠生產的系列產品:R50/5、R60/5及R75/5。柏林工廠也曾經見證第50萬部BMW摩托車下線,1991年則創下100萬部產量的歷史性成績。

 

不斷進化的柏林工廠 參觀最新的生產線

 

說到「工廠」,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大概是趕著出貨、來回穿梭的卡車和毫無生氣的廠房吧?然而,柏林工廠呈現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氛圍。左邊是製造零件、頗有歷史感的磚造建築,右邊遠方的現代建築則是組裝線所在,四周草木茂盛,還有小河緩緩流過,這樣的景象仿若大學的校區。除了摩托車的生產與組裝線,柏林工廠還有汽車煞車碟盤的製造廠,廠內共有2000名左右的作業員,其中約有1600名專門負責摩托車產製,2012年共有11 萬3811部的產量。

BMW於1923年開始生產摩托車,於柏林工廠開始運作的11年後,即達成了總產量25萬部的成績。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