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18年間不斷進化的R獨孤求敗同級王者

2016.02.04  作者:OPTION  

  • 0
  • 分享

堅持帶給車主100%的樂趣,無論產地堅持日本大和魂精神。

Civic車型在台灣絕對有非常多的幕後素人相當專精於此,基本上目前本田的股份可以分為「日本」x「美國」x「英國」3個地方分別交叉持股,3方面都擁有獨自製造車輛的權利,彼此互相不干涉但卻可以同享資源,因此才可看到當英國推出全新的「4代目9代Civic Type-R FK2」型不到1年半的時間內,美國本田就推出了10代Civic,甚至連「5代目Civic Type-R」也都在網路上吵得沸沸騰騰,不要說一般車迷看得亂糟糟,就連筆者也是花了點時間才了解原來這就是3方交叉持股下的特殊景象,不過筆者在這裡還是希望許多剛入門Civic車型的新人,能搞懂「Civic Type-R」的歷史及車型代號。

 

「初代目Civic Type-R EK9型」產於1997-2000年間,也就是目前國內依舊熱門的六代喜美,在Type-R精神注入後,B16B VTEC引擎,185hp/8200rpm、16.3kgm/7500rpm的最大出力伴隨著原廠不到1100kg的車重,EK9 Type-R在日本賽道內依舊可看見它的身影,VTEC開啟後明顯的「變音」依舊是不少車迷才認為這就是R應該要有的特色。

B16A引擎上是本田旗下第一具擁有每公升超過100hp出力的自然進氣引擎,前後期更有160hp及170hp兩個版本,截至目前為止也都相當適合拿來移植或是爆改。

「二代目Civic Type-R EP3型」則是誕生於2001-2005年的4年間,不過這次的生產地則由日本移置到了英國然後逆輸入回日本,引擎本體則也全新改良,採針對全區域性能提升的全自動可變揚程i-VTEC引擎,並且排氣量也首次變更為2.0升,最大出力也上漲至215hp/8000rpm、20.6kgm/7000rpm,變速箱也由5檔進化到加速更全面的6檔設計,不過很可惜EP3 Type-R在全世界的銷售數字可說是歷代Civic Type-R中最不亮眼的車款?p>>

VTEC作動原理 1. 正常VTEC未開啟,低轉速狀態Low rpm 2. Normal Operation(低轉速凸輪軸)、High(高轉速凸輪軸)、搖臂、油壓、液壓同步活塞 3. 高轉速High rpm,汽門開啟更深更長。

三代目Civic Type-R則是可分為「日規FD2型2007-2010年」&「英國FN2型2007-2012年」兩款,這也正好驗證了3方交叉持股的特殊文化,這兩者車輛的設定上也是完全不同,FD2型的K20A及FN2的K20Z引擎本體的不同,更讓FD2的最大出力多出24hp/2.2kgm之譜達到225hp/8000rpm、21.9kgm/6100rpm,相較於FN2的201hp/7800rpm、19.7kgm/5600rpm,不僅出力較低便且高轉速較為薄弱,也讓人覺得FD2才是真正流有R血統的Civic Type-R,無論是初代目到現在全新的4代目Civic Type-R,都是同級距間最強的車款,這也是為什麼Civic Type-R熱潮一燒就是18年的理由。

2000年時VTEC引擎由高低凸輪軸切換更改為連續可變的i-VTEC設計,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全方位的出力要求,並且排氣量還有2.0升與2.4升兩款。

自然進氣&渦輪增壓

只要是本田都恰恰好

攻擊方式不同,骨子裡流著相同的血液!

本田最著名的除了過去的雙A臂帶來的精準操控外,很多人還是都會第一個聯想到全名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的「VTEC」引擎,簡單來說就是可變的汽門揚程機構,利用油壓推動凸輪軸的揚程深度,讓引擎高轉速時可以獲得更大量的空氣藉此提升引擎出力。1989年4月19日Integra首次搭載B16A VTEC引擎,1991年9月10日5代Civic也搭載上B16A引擎,也就是俗稱的「罷拉阿」跟「霸七拉」,B16A其實算是初期的VTEC引擎,基本上就是高低兩支凸輪軸為設計,當曲軸轉速到達一定轉速時電磁閥就會開啟,利用油壓推動揚程深度及汽門開閉時間,也是本田第一具1公升100hp出力以上的自然進氣高回轉速引擎。

這個就是控制進氣的無階段的連續可變(Variable Timing Control)VTC系統,基本上就是為了彌補傳統VTEC引擎中低轉速扭力的不足。

直到2000年這個高低凸輪軸的轉速切換方式做了變化,依照車輛轉速及負荷,採用無階段的連續可變(Variable Timing Control)VTC設計,也就是大家熟知到的i-VTEC系統,而i則是取自於intelligent的第一個文字而來。2003年i-VTEC引擎則是首度從噴射引擎更改為缸內直噴設計的i-VTEC I。伴隨著引擎downsizing concept化,與渦輪增壓的組合。2013年11月開始本田發表了2.0L、1.5L及1.0L(3汽缸)的3種引擎,依照車輛設定的類別分別搭在各種不同的車型上,簡稱為「VTEC Turbo」,本田更指出打造「VTEC TURBO」引擎需要的3大技術:1.直噴科技與強力的雙進氣系統、2.進排氣重疊VTEC

及3.渦輪增壓器,雖然目前台灣本田旗下並沒有任何一款車搭載上「VTEC TURBO」的新科技,但拜隨著美規10代Civic的正式發表,1.5升VTEC Turbo缸內直噴引擎,最大出力已經是上看174hp/22.4kgm的實力,也只能祈禱台灣本田可以引進該版本,而非………

VTEC Turbo引擎的3大技術:1.直噴科技與強力的雙進氣系統(Turbo引擎的缺點就是在於引擎內部的高溫,及高壓所導致的敲缸問題,因此VTEC Turbo採用缸內直噴的設計,降低汽油因為噴射時間過長導致氣熱化問題,並且搭配強化雙進氣,確保引擎維持大量進氣使得燃燒可以提前)。 2.進排氣重疊VTEC(過去渦輪引擎,在低轉速時的增壓效率不佳,油門反應更是不如NA引擎般靈敏,不過VTEC Turbo針對VTC吸氣及排氣開關的時間做改變,2者以重疊時間做為控制,使得引擎就算在低轉速也能保有確實增壓效率)。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