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未分類
  • 無人駕駛技術-中國業者瘋狂投入的背後原因

未分類

無人駕駛技術-中國業者瘋狂投入的背後原因

2016.06.02  作者:CARNEWS  

  • 0
  • 分享

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意味著道路交通管理系統的重大突破!美國加州交通部的統計數字指出過去20年美國所有駕駛人因交通情況惡化而每年在通勤時所耽誤的時間增加了428%(由7億小時增加至37億小時),因此所消耗的燃油成本更是天文數字(由125億美元激增至631億美元)。不少交通專家因此提出智慧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概念,推動透過電腦、通訊和感測器技術的升級與整合,目標是實現車輛與車輛、車輛與道路設施的即時互通。核心技術包括車內資訊處理/行車導航設備、車輛故障診斷與預警設備、輔助駕駛設備與意外發生自動介入的主動式行車安全設備,所有這些設備將與安裝在沿線交通設施上的其他輔助裝置協同工作,並透過「無間隙地」(seamlessly)整合「車與車」及「車與人」的訊息交換,以提高交通運輸系統的輸送能力。

使車輛在公路上自動巡航駕駛、自動調整行車速度、保持車輛在某一線道內行駛並避開其他車輛等功能的系統,目前已經相當成熟。

行文至此,或許有讀者好奇「究竟無人駕駛技術的門檻與障礙在哪?怎麼人人都說能做,卻沒有多少車廠推出商用化產品」。在本質上,自動駕駛系統通過大量感測器的應用,及攝影鏡頭、雷射雷達(探測精度約2公分、最遠探測距離70公尺)等技術配合,讓汽車像人一樣具有環境感知與決策控制的能力,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是否處於安全狀態,輔助、補充甚至替代駕駛員對車輛進行的複雜控制。而無人駕駛汽車為了完成結構化的道路自動駕駛任務,即是將前述目標分拆為全速自我調整巡航、交通擁堵輔助、車道對正、交通資訊識別、自動換道和非結構化道路接管提醒等技術。

目前要達到無人駕駛目標的關鍵在於,其中許多關鍵零組件及演算邏輯,在製造成本或是安裝方式上距離真正實用化仍有著一定距離。

然而,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原理,各大車廠在付諸研發和生產又選擇不同的途徑,例如Google與Audi便在各自的領域領先群雄。在不遠的未來,或許車輛將能夠按照人的意願自主駕駛到達目的地,實現人、車、路等智慧資訊交換,但其中許多關鍵零組件(例如雷射雷達)及演算邏輯,不論是製造成本或是安裝方式,距離在汽車產品上真正實用化仍然有著不短的距離。

反觀中國廠商在此領域的躍躍欲試,除了政府在背後的鼓勵與支持,亦有提昇品牌認知程度以及上市股價的目的。最好的例子可能就是在A股上市的樂視網(300104.CN),這家成立於2004年11月,2010年8月12日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在短短5年就跨足了智慧型手機、VR與電動車等熱門領域,可說在5年完成了美國消費電子巨頭Apple過去30年還做不到的事。

今年年初Le See概念車在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介紹下亮相,主打智慧互聯概念,不僅可以自動駕駛,還可自我學習並具備人臉、情緒、環境和路徑等多項識別功能。

2016年初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帶著Le See概念車亮相,他在發表會現場透過手機連接汽車,進行無人駕駛並實現自動倒車,賈躍亭本人更因為樂視汽車的正式推出而流淚。樂視宣稱這款概念車主打智慧互聯概念,不僅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還可實現自我學習,具備人臉識別、情緒識別、環境識別和路徑識別等功能。

 

然而樂視網的美國技術合作伙伴:矽谷神秘汽車創業公司Faraday Future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離職員工甚至聲稱事實上Faraday Future根本就造不出一款號稱「Tesla殺手」的產品,甚至連一部能行駛的車型都沒有!更多人相信像樂視這樣宣稱進軍無人駕駛領域的公司只是為了創造題材,這個中國 A 股市場上的著名妖股前幾年幾度依靠不斷的新產品發表會→股價拉昇→創辦人出脫股票套現再注資的方式不斷獲得融資,而另一款與美國Faraday Future合作的超級汽車可能也只是另一個題材;至於前述論點是否正確?我們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許多人相信樂視推出Le See是為了炒作,更認為旗下另一款超級汽車與Faraday Future的合作可能也只是另一個題材。
  • 0
  • 分享
留言板(0則)
Inline Feedbacks
瀏覽所有回覆